第2178章 人工太阳-《迪迦的传说》
第(2/3)页
人类不仅要能呼吸,更需要吃饭、喝水。
植物是一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没有植物食物网就是空中楼阁,根本就无从谈起。
而植物还能存水、固土,改善土质,能够将火星糟糕的土质,尽快的变成肥沃的土壤,满足种植粮食作物的需求,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
第三点,也是很少有人关心和了解的一点就是固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就是固碳的过程。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碳就在此过程中变成了植物的一部分。
人类的文明开端被认为是学会使用火,而火焰就是碳燃烧的产物,不管是柴火、煤炭,还是石油、天然气,都是C+O2变成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除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能源之外,还给人类本身提供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地球生物被称为碳基生命体,米饭、馒头等主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全都离不开‘碳’,足以说明‘碳’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性。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碳’,万物皆亡。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先把‘光’这一无法被碳基生物直接使用的能量,以‘碳’的形式固定住,再被碳基生物所使用。
因此,长的漫山遍野、看似稀松平常的草木,其实是一个个天然的生物版本的‘太阳能发电机’,而且能量转换效率比目前人类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都要高上很多很多。
正是因为植物亿万年来的努力,才让地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了万分之三的程度,并且给人类留下了亿万吨的煤炭,供人类度过了文明的前期发展所需。
而火星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哪怕到现在经过大气改装系统多年的‘稀释’,也还是超过百分之六十五。
这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一旦大气厚度继续增加,温室效应也会跟着与日俱增,让火星温度不健康的升高。
就像金星,因为大气中百分之九十七都是二氧化碳,造成了极强的温室效应,白天赤道地区能达到四百六七十度之高,而火星要是和太阳的距离与金星一样近的话,白天温度也能达到这么高。
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继续人工释放其他气体,而是大规模的种植植物,让天然的大气改造机、能量制造机、食物提供机——植物参与进来,和人工一起逐渐的改造火星大气,并最终成为主力军,从而将火星的大气和土壤都达到适宜的程度,到那时,火星将真正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供亿万人生存和繁衍。
“火星改造将在今天正式拉开序幕。”
火星的奈奥马尔斯空间站的站长,站在一旁,眺望着远方正在调整轨道的人工太阳,很是感慨的说道:“待人工太阳点亮,火星的温度就会逐步上升,到那时冰川融化成水,滋润火星的土地,植物有了足够的光和充足的水,就能成长起来,一点点的改善火星的大气和土壤。
这样就能在改善后的土地上种植光合作用效率更高但较为娇弱的植物,而耐受干旱和恶劣气候的植物则向外围控制。
就这样一点点的扩大种植面积、慢慢的增加种植种类,火星的大气和土壤不断的变的更好。
我相信,总有一天,火星会和地球一样,漫山遍野的长满花草树木,沟壑成为河流、陨石坑变为湖泊,还会有蓝天、大海、鸟兽、虫鸣!”
山崎站长说着说着,脸上满是希冀,仿佛看到了理想中的火星——美好而充满希望!
不仅仅是他,还有众多顶着火星狂暴的沙尘、忍受火星恶劣环境、不顾火星低重力导致的身体不适而努力工作的人们,都是带着满腔热血,为了人类第二家园的理想,而长年累月的努力着。
因为火星内核冷却的缘故,使得火星磁场消失,再加上火星质量仅为地球的九分之一,因而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三十八,在这样低重力的环境中长期生活,会使得人体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对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但是火星的建设人员,就是在沙尘漫天、出入都要佩戴氧气面罩、低重力带来的身体不适中,坚持到了今天,并将火星改造成现在勉强能让人生活的程度。
愚公移山、代代相传!
没有尖牙利爪和强健体魄的人类能够屹立地球之巅并走向宇宙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和火星生态环境改造工程一样,努力的活完短短的一生,把成果留给后代继承,如此反复循环,一代代的努力下去,再糟糕的环境也会慢慢的变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