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说吧。” “末将窃以为为今之计非是训练步卒应付卫氏朝鲜的战事。卫氏朝鲜乃小邦,此前乃是因为末将等查不知微方有波折。对付卫氏朝鲜有许多方法,如今君上已决定采取缓攻,磨掉卫蒙的嚣张气焰,末将以为此或是一件良策……” 林斌矜持的笑笑,既然吕炎点出“或是一件良策”那也就是说他有不同的看法,林斌别的或许很缺少,但他从来不缺少容人纳言的气量。 “末将窃以为为今之计不可缓攻。为何?今时不同往日,往日缓攻当然是良策。今乃大争之世,淮南刘安举旗对抗长安刘彻;匈奴陈兵二十万准备再次西征;卫氏朝鲜勾结南、北沃欲意反攻帮助肃慎富国;夫余内部多起波澜,随时有反复的可能。” “你说下去。” “天下大势所趋者,惟强者快速击败周边对手,使得周边相对安稳,领地不受威胁,如此才有向外扩张地条件。今日大势极像春秋时期,无一方绝对霸者,凡有宏图之志者无不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林斌对局势地把握绝对不高,他听到“春秋时期”时不自觉地怔了怔,心想:“现在的局势真的有吕炎说地那么复杂?” “……,淮南一系被长安天子牵制乃至威胁。刘安必要攻占周边郡县,唯此方有一线生机,若无法攻下六安和九江,淮南不过一鱼肉尔,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如此刘安必然不惜血本强攻六安和九江,此是君上所定之联盟条件。想必君上早已判断若六安和九江在天子手中刘安必要覆灭?” 林斌莫测高深的笑笑,他那时只觉得九江有窦婴把守、六安有李息防御,这两个地方都是囤有重兵,且是直接威胁淮南首府,刘安如果不是活腻了付出再大的代价都会强攻,既然刘安能够强攻下六安和九江也就说明淮南军的战斗力不弱,与不弱的势力联盟才符合汉部的利益,所以才开出那个结盟的先决条件。 蒙诏眉头一挑有点怪异的笑了笑,他基本上可以肯定林斌有点不愿意去参加汉国的内战,汉部的策略已经改变为专著内政,虽然对外战争没有停止,但是相对于过去的大动干戈,动不动就三个军团或者五个军团全上,这次则是显得太过平淡。 拿对卧榻之侧的卫氏朝鲜来说吧!第一次攻伐 鲜地军事行动失败了,按照林斌过去的性格绝对会不起兵打过去报复。这次则显得很反常,林斌非但没有大举报复反而选择拿卫氏朝鲜练兵。 以上都可以证明林斌已经意识到内部稳定的重要性,而林斌认识到这一点恰恰是汉部许多人感到欣喜的原因,毕竟有那么一句警世真言:“国之虽大,好战必亡” 无可否认汉部现在不是国,综合实力也算不上强大,或许应该说汉部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但是文化、经济却是弱的可怜。如果不把重心稍微从军事方面调整一些到经济和文化上面。汉部强也就只能强在林斌这一代。第二代会遭到经济、文化弱的巨大影响,第二代没有改变那么第三代、第四代,第……能不能有第五代都还难说! 吕炎见林斌不反对又继续往下说:“君上不想淮南一系如此之快地被刘彻灭掉,那么只有设法增加刘安的实力。如何增加刘安地实力呢?唯有君上从北方给刘彻增加压力,使刘彻无法全力剿灭刘安。” 林斌很想解释没有想给刘彻压力地想法,其实根本不用他去施加压力,汉国南方地南越早已经动手给刘彻增加压力了。 事实上目前汉国的压力很大。大到让那位年仅十八岁的天子有点焦头烂额…… 淮南反了、庐江反了、衡山也毫无意外的反了,原来太子(刘荣)的封国,和旧太子关系好的诸侯跳出来指责刘彻杀兄夺位也要造反,个别的诸侯王不甘寂寞地想加进去唱戏。整个汉国除了三辅、京兆、原来的梁国支持天子刘彻外,基本上都有不轨的行为,遍地烽烟是迟早的事情。 朝堂上的门阀势力因为内战利益受到损害也在施加压力,他们的口号是:“为了家族不惜一切!”,当然包括站到造反的诸侯那边去与天子作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