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吴中杂俎-《盛唐崛起》


    第(2/3)页

    这种情况下,杨守文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处,除非他能够证明,那苏威是假的。

    可是,该如何证明呢?

    杨守文想到这里,睁开眼睛,从围榻上下来。

    唯一的突破口,怕就是苏威的妻子。按照苏伦他们的说法,苏威当年被赶出吴县之后,就一直漂泊在外。后来他定居在长洲,虽然仍旧是以苏家子弟而自居,可实际上,他和苏家的联系并不是很多,甚至在苏家之中,也没有几个朋友。

    苏威的妻子为何要做伪证?

    这是一个疑问!如果不弄清楚这里面的玄机,恐怕也无法让苏威的妻子改口。

    还真是麻烦啊!

    杨守文警校毕业,后来又读过很多书籍。

    可事实上,他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经历。唯一一次办案,结果确是让他瘫痪十余年。

    后世的刑侦手段,在这个时代很难运用。

    没有那么多的科技手段,也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确实不太容易。

    杨守文漫无目的走到书架前,顺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翻了两页。

    突然,他把手上的书本合上,就见那封面写着‘吴中杂俎’四个字。书的作者,赫然就是王元楷。所谓杂俎,就是杂录。记载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传说。

    吴中杂俎,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吴中地区的一些流传。

    杨守文捧着这本书。感到有些奇怪。

    他写《西游》,是一个偶然。而且。在写《西游》的时候,杨守文还是个无名之辈。

    可王元楷不一样,他可是朝廷命官。

    似他这样的人,大都不喜欢写这种志怪异录的东西。就算是写了,也大都不会使用本名。这本《吴中杂俎》,分明是王元楷在任上所写。刊印是在去年秋天,也就是说这本书是王元楷就任之后所书。写就写了,偏偏还用真名。就有些古怪。

    杨守文眼珠子转了转,捧着书来到围榻前坐下。

    他正要翻阅,忽听屋外传来脚步声,紧跟着房门被推开,就见李隆基和裴光庭从外面走来。

    “青之,在做什么?”

    “哦,这里有一本书,好像是王元楷生前所著,所以准备看一看。”

    “你是说《吴中杂俎》吗?”

    杨守文一愣,疑惑向李隆基看去。

    李隆基笑道:“这本书。我在洛阳时就曾看过。

    王元楷去年刊印此书后,还派人送去洛阳了几百本,不仅是我。就连姚侍郎也曾看过。不过姚侍郎对他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非常生气,还写信把他臭骂了一顿。

    书倒是写的很有趣,不过大都是衣冠南渡之后,到圣人登基之前的奇闻异事。闲来无事翻阅一下,倒也能打发时间。不过,王元楷是长洲令,居然有时间写这种书,的确是……呵呵,青之若是喜欢。不妨看看,可以加深对苏州的了解。”

    原来。王元楷早就把书传了出去。

    杨守文点点头,把书合上。

    “三郎找我有事吗?”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看了看一旁的裴光庭。

    裴光庭道:“青之,我想问一下,裴旻去了哪里?”

    杨守文之前去找裴旻和杨思勖,但回来时却告诉众人,杨思勖和裴旻都不见了。

    杨守文道:“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我问过昨日留宿的客栈,从昨天夜里,城中就开始盘查。也许是杨寺人和小裴觉察情况不妙,提前离开了……连城兄,你放心!小裴很聪明,而且武艺高强。杨寺人也是个人精,他二人在一起,不会有什么意外,可能过两天就会回来。”

    裴光庭闻听,点了点头。

    而李隆基则轻声问道:“青之,你昨晚……”

    “我不知道!”

    杨守文露出了苦恼之色,轻声道:“我的的确确看到他们在寺里的禅堂杀人,可是……”

    “你又怎知道,那个人就是苏威?”

    “这个……”

    杨守文愣了一下,旋即解释道:“这个……我昨日和杨寺人去义庄查验尸体的时候,曾在路上见过苏威。苏员外的气派好大,当时我还问路人,才知道他的身份。

    苏员外的相貌特征很明显,并不难辨认……

    哦,说起义庄,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三郎若是觉得有用,不妨让人去查一查。在我们抵达长洲之前,普会寺外曾出现了好几具尸体,据说都是本地的乞丐。我和杨寺人去义庄,就是查看他们几人。杨寺人根据他们的死状,判定他们是染了尸毒。我觉得,那几个人恐怕和皇泰宝藏有关,三郎不妨从这方面入手。”

    果然,这番话一下子把李隆基的注意力转移开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