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桂林会战一-《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轰隆轰隆,震天的战鼓声将大地都激发的震动起来,无数士兵朝着预定的作战地点汇集。公元一六四九年,清顺治六年,永历小朝廷虽然已经消失,但因为清军还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心向大明的不少民众依然以永历来纪年,是为永历三年,这一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但是在桂林的平原上,一场生死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兴华军于一天前从阳朔出发,先头部队今日一早就接近了象山,在象山以南不到二里的地方拉开了阵势,但让高衡没有想到的是,清军的行动也异常迅速,多铎带领的前锋骑兵竟然也在相同时间杀到了象山北面的区域,并且在那里扎下大阵,静静等待着后续部队的到来。

    双方的先锋军就这样隔着象山对峙,两军相隔大约五六里,这正好是兴华军重炮的极限射程,两支军队就这样互相注视着对方的阵型,谁也不敢先动手。兴华军不抢先发动进攻,是因为己方先期到达的兵力仅有阿木的一个骑兵军,兵力太少,无论对哪个高地发起冲击,在没有重火力的支援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多铎不发动攻击的原因更是简单,他的东路军已经被兴华军给打怕了,虽然这次背靠多尔衮这棵大树,多铎和部下又重拾了信心,但是在多尔衮的主力和北洋新军赶到战场之前,多铎根本不敢贸然发起进攻,东路军就这么多精华了,再也承受不起巨大的损失。

    军队从清晨开始慢慢汇集,终于到了晌午,两军兵力汇集得差不多了,几乎跟兴华军的布置一样,多尔衮也将兵马分成了几部分。济尔哈朗领兵十万在漓江东岸,显然,他的目标就是七星山,多铎的任务是拿下西山,同样领兵十万,而正面是多尔衮亲自坐镇,带领中路主力,由北洋新军和京师带出来的士兵担任主战场的作战任务,而象山则交给了吴应熊,由他带领超过十万绿营兵对象山发动攻击,给他一个为吴三桂报仇的机会。

    清军的配置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多尔衮将所有炮灰平均分配在各部之中,多铎、济尔哈朗和吴应熊各自分到了五万饥兵,剩下的十五万饥兵和数万收编的降兵炮灰全部集中在中军,准备发起猛攻,为后面的北洋新军创造攻击的机会。

    另一方面,阿昌阿也带人秘密加入了战场,并且躲在军阵后方,多尔衮的意思是,等前面开打之后,阿昌阿立刻领兵去布置水底雷,给对方的舰队制造陷阱。

    双方列阵完毕,多尔衮的织金龙纛出现在了全军阵前,他穿着华丽的明黄色龙袍,坐在特地为他打造的战车之上,战车由三十六匹战马拉动,上面筑起了高台,高台的下面是台阶,最上方是临时打造的龙椅,多尔衮端坐在龙椅上,低头俯视他的军队,然后又看了看对面的兴华军军阵,洪承畴等一干谋士站在他的身边,多尔衮手边放着汤若望特地为他制造的千里镜,宁完我恭敬地端上了一杯茶,“皇上,请用茶。”

    多尔衮点点头,示意他放在桌子上,这哪里是马车,这分明就是个移动宫殿。确实,明代的出警入跸图显示,万历皇帝出京的排场是乘坐二十三匹马拉动的马车,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进行换算,马车长八米,宽约四米,高约五米,这个规模大约相当于后世两辆加长林肯并排,而多尔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高,所以需要更多的马匹才能拉得动,三十六匹马,这已经是前无古人的皇帝出巡最高规格了。

    对面的兴华军,高衡同样来到了阵前,他举起千里镜,看了看对方的阵势,七十万大军拉开的阵型一眼望不到边,感觉平原上挤满了人,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哪怕是私下说话的嗡嗡声,汇集到一起也形成了巨大的噪音。

    满蒙汉八旗部队阵型较为严整,毕竟他们是大清国的正规军。但是炮灰军可就差多了,各营之间人挤人,人推人,不断有叫骂声从军阵之中发出,应该是士兵被别人踩到脚面或者挤倒而发出的声音。

    炮灰军之后,就是清军的正规军,这些军队除了作战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当督战队,他们顶在炮灰部队的后方,强迫这些炮灰往前攻击,一旦开战,谁要是敢后退,那迎接他们的就是督战队冰冷的战刀。

    多尔衮为了决战,已经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战斗开始之后,各部有进无退,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拿下目标阵地。大部分饥兵的脸上,都是一种茫然的表情,他们原先跟着孙可望干,一天连一顿饭都没得吃,只能算得上是人型野兽,能活一天是一天,在那里苟延残喘。后来稀里糊涂跟了清军,伙食得到改善了,一天能吃一顿饱饭了,至少清军是发黑面馒头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