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高瞻远瞩-《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2/3)页
这次的革新,好多都只有他知道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必须要有他把握,才不至于事情发生偏差。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下旨召他们觐见。
这几个人,才刚进武英殿,就立刻跪下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甚至还听出来了,在这喊声中似乎有哽咽之意。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把黄得功所部也纳入了京营,接受整编。当然,也给了一些赏赐。
损失了一千左右的兵力,黄得功终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赶去京师增援。
敢陷皇帝成言而无信的小人,有几颗脑袋?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盯着他们,严肃地问道:“如此,朕要重建东江军的意思,卿等可明白了?”
这么一来,就等于朝廷不用再费心养着这些卫所军户,连启动资金都是从大明皇家钱庄去贷款,自力更生去赚钱。
这一幕,让他们这些刚从辽东回来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不愧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一朝被太祖皇帝点拨之后,便有太祖皇帝之英姿!
不过,也有事情,是他一直在担心的,那就是粮草问题。
在觐见皇帝的时候,他其实非常仔细地观察了。
崇祯皇帝知道,该是他又要领兵出征的时候了。不能让李自成和左良玉的乱军把大明最繁华的地方全都祸害了!
然后呢,他又亲切地说道:“卿等上前一些,让朕看看卿等。”
特别是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当初的教官就是佛郎机人,而佛朗机人还不是西夷中最厉害的!
不过他们也有疑惑,这不,就听孔有德奏道:“末将有一点想不明白,这西夷,末将是说佛郎机人,不是和我大明交好的么?”
最终,还是崇祯皇帝自己决定道:“已经到了京畿之地的百姓,尽量安置,往山东,海边容易找到吃食的地方安置。京师这边,重新进行粮食管制,节约粮食以应付粮食困局。”
但是,上吊前一个月而已,那就真得没办法了。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做呢,就又收到了一个严峻的消息。
等唐通退下之后,孔有德、耿仲明和吴三桂、祖大寿一起觐见。
一开始,朝廷肯定是要有所照顾的,比如说,工程优先给他们承包,养活他们。
“……”
京畿之地,有皇帝领兵镇守,可以预见的未来,该是能太平的。
这一刻,不要说孔有德和耿仲明了,就连吴三桂,在见识方面,在远见方面,都自叹不如了。
他们的目光,还只是在辽东,结果没想到,皇帝却已经看到了全世界,包括西夷的全世界!
他们在震惊,崇祯皇帝却还在给他们说道:“如今朝廷最为强大的水师,是在南边,恐有不听朝廷号令之嫌。朕重建东江军,就是为了要威慑南边的水师。等整编完成水师之后,国内天下太平了,那就要和西夷争霸海外。这些事情且不与卿等说,但是卿等明白一点为好,就是和西夷争霸海外,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能否过上好日子!”
“一个简单的例子,西夷的快船,还有他们的火炮,目前都比朝廷的要好。海外之物产丰富,远非卿等能想象。有此基础,有朝一日如果海外皆归他们所有,当能造出更好的船,更好的火炮攻打大明朝,那便会很危险!”
两天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开了一次内阁并司礼监,六部九卿在内的高级会议,地点是文华殿内。
在见礼之后,崇祯皇帝还没来得及说呢,就见首辅范景文先出列奏道:“陛下,大名府、真定府、保定府皆送来加急奏章,言南方百姓大量拥入,粮食告急,无法安置,要朝廷给出对策!”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真的是非常忙,甚至比原本的崇祯皇帝都要忙。
方岳贡听了,连忙奏道:“是微臣错了!”
这个时候,底下人来报,孔有德和唐通等人都回来了。
祖大寿上前之后,看到皇帝看着他,有些感慨地说道:“祖卿,几年未见,老了啊!”
没错,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他认得出来。还有,声音也是记忆中的那个声音。可是,语言神态,那是真得不一样,充满了自信。
这几个府都是北直隶最南边的府,本身因为战事的原因,府内就是民生凋敝,物资短缺。突然拥入的难民过多,就存在各种问题了。
经过询问黄得功知道,为什么他收不到消息,就是因为南方大乱,奏章压根送不到京师。也就是黄得功领军从南往北杀,才把消息带了过来。
为此,这些奏章,他全都留中,或者是回旨,让他们尽忠职守,一定要守住,等朕领兵讨伐。但是至于什么时候领兵去,就没有个准信。
“末将遵旨!”孔有德等人听了,连忙答应。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但是开口说话,却还是让他们大感意外道:“这些,朕都了解了,不过东江军也还是要重建!”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另外一支从关外回来的队伍,也对这一幕看得目瞪口呆。这支队伍,就是去清剿河套平原的唐通所部了。
随着说这个事情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将信将疑起来。
他的反应,其实崇祯皇帝看出来了,有疑惑。不过他才不管,反正是穿越到崇祯皇帝身上,灵魂融合的那种,他就是崇祯皇帝!
如果说别的事情可以吹牛,这种事情是没法吹牛的,有没有活捉奴酋在京师祭奠忠烈,一问就能知道的。
武英殿内,唐通先觐见,向崇祯皇帝禀告了战果。
新钱是可以印的,至少目前来说,信誉很好,并且面值的金属货币也确实好用,不用像以前一样,稍微大一点的买卖,都要随身带一杆秤,还要查看成色什么的,不要太麻烦!
把祖大寿换回来,光是这些情报,就很值了。
不是说人口太多!
北方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有难民逃到北方来,都是有地方可以安置的。但是,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物资,特别是粮食之类。
崇祯皇帝一听,这个事情和黄得功所说差不多。
说了一句之后,他便认真了起来,对他们说道:“朕要先平定关内,再考虑收复辽东之事。这个时间,很可能要三四年之后。因此,朕考虑还是要重建东江军,卿等以为如何?”
“末将遵旨!”黄得功听了,想也不想,便立刻领旨。
南方是乱世,京畿之地竟然是太平模样,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路归来,有关当今皇帝如何神勇无敌的话,他已经听说过无数遍了。到了京畿之地之后,他又见识了当今皇帝的种种手段,真的是让他震惊了又震惊。甚至他都怀疑,是不是其实是换了个皇帝,要不然怎么可能变化这么大?
但是,此时此刻见到,祖大寿还是认出来,这就是原来的皇帝,面貌什么的,和印象中没有区别。但是,区别也是有,他能感觉出来,那就是眼前的这位皇帝,充满了自信。
内阁辅臣方岳贡见皇帝看向他,便向皇帝奏道:“陛下,可否下旨让晋北要供应一些粮食?微臣想着,挤挤应该还是有的吧?”
朝廷出的告示,就是告诉京师百姓,哪里需要人手,哪里可以赚钱等等。
他也能想明白,李自成和左良玉联合之后,大规模进攻南直隶,而南方的百姓听闻皇帝打跑了李贼大军,又打败了建虏,把建虏赶出来关内,肯定是想着京畿之地会安全,很自然地,就往北方逃难来了。
对此,崇祯皇帝还是非常高兴。这种战事,打起来就是划算的。
等他们到了京师这边的时候,就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局面。
然后,祖大寿又接着说道:“且如今建虏对于投降的汉人,甚至还有其他族人也多有疑心。甚至有不少人对待其他族人很是恶劣,加重了建虏内部的不稳。”
不得不说,祖大寿是在建虏内部呆了几年的,他原本的部下,还有儿子都在建虏那边做事,知道的事情就远比一般人要多,更不用说是关内这边了。
但是,崇祯皇帝在稳定京畿之地之前,不可能领兵去救。要不然就真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最终两头都不得好。
“微臣领旨!”范景文听了,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有违,连忙应下。
当然,也免不了有贼寇骚扰拦截之类,黄得功便顺手剿灭了几处毛贼,终于赶到了京师。
左良玉原本就在湖广、河南以及南直隶一带和李自成的大军交战,在他“逼反”左良玉之后,如果李自成还是原本的实力,那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打;但是,李自成也被他打得实力大减,这就是让李自成和左良玉结盟的基础了。
其中耿仲明奏道:“陛下,如今朝廷已无战船,隶属于山海关的,都是一些民船,只能载人或者运货而已。而建虏……建虏……”
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要对付建虏,东江军是有必要存在的。
比如说,南方的求援奏章。各地贼乱,很多城都失陷,最多是勉强自保,至于反攻,压根就是梦想。
当然,如果还有其他手段,那当然是更好了,至少可以少死一些人。
等到京畿之地的时候,看到这里和南方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般,他就震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