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给皇帝牵马-《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2/3)页
邵宗元遵旨,领着身后的人都站了起来,然后放心地说道:“陛下圣驾驾临,保定百姓便心安了!”
此战,是意想不到的大胜,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更为关键的,是要看接下来的一战。
崇祯皇帝身穿三层甲,坐在高头大马上,一眼看去,泥地里,血水中,尸体旁,跪满了人,他当即大声喊道:“平身!”
“末将遵旨!”刘九卿其实心中不愿意,但是旨意已下,他就没办法,只能答应。
当然,崇祯皇帝早有打算,等回头真要攻城战的话,就由这支军队先上。就算不攻城,也不会分配最紧要的任务给这支军队。等到打完了京畿之战,回头再整编一次。
不过不想再经历也是要经历的,想了下,他也没有客气,当即给皇帝提出了守城的困难。
方正化在崇祯皇帝的身边,有些感慨地奏道:“多亏陛下领军赶来及时,要不然这保定城就失守了!”
崇祯皇帝只是看到这里,便继续前行,对他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果胜,则打败,至少击退李自成所部大军便不是问题了;如果不能达到预期作战目标,那崇祯皇帝领着军队还要狼狈一阵,重新寻找机会再战李自成主力军队。
崇祯皇帝又点了京营其他将领的名,吩咐他们道:“你们也去挑选一些,五百、一千不定,看你们自己。”
只是崇祯皇帝没有穿越到这段历史发生之前,要不然,如今也不会如此艰辛了!
崇祯皇帝明白,自己不走,他们大概率是不会走的。
“末将遵旨!”马科一听,顿时大喜,声音都大了一分回应道。
这粮草绝对是个好消息,正好可以补上大军从晋地携带的粮草不足问题。
保定籍的其他官员一见,纷纷出列,皆是跟在他的身后,跪伏在地的同时,齐声奏道:“臣等叩谢皇恩!”
之前的时候,他们是真的绝望了。结果却万万没想到,当今皇帝竟然亲自领军杀到,救了他们一命,免了他们和亲人的生死离别。
细雨绵绵,却冲不散这份热情。所有的人,男女老少,官员百姓,皆没在意这些雨落在身上。
邵宗元这边,自然是要为城中大户,如张家,金家等等出钱出力的事情报功,当然,也为武将们,包括本土和客军将领报功;
其他人听到,也都是担心起来,纷纷劝说,让皇帝赶紧避雨。
崇祯皇帝的声音,还在继续:“……小心淋雨受寒,无有职责在身者,快些回家。”
这一招,辽东建虏就用了很多次。比如围攻锦州,然后打救援的明军,屡试不爽!
对于李贼大军来说,攻打京师不容易,但是攻打保定却是相对容易的。如果没有援军来救,保定就容易失守。可如果援军救保定,李贼大军就可以打援军,而不用去追援军了。
按着崇祯皇帝的惯例,不用说,丢给老百姓发泄去了。
“杀啊……”
如果没有兵员补充,那军队打仗,兵力只会越打越少。从俘虏中获取兵员,改造之后用之,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随后,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总兵,又吩咐道:“还是同样原则,告诉那些俘虏,可从军,亦可回家,但不可再为贼!”
开完了军事会议,崇祯皇帝才转到后衙脱下盔甲,换掉湿衣服,该烤干的,方正化自然会让锦衣卫去做。
说完这些之后,邵宗元忽然又郑重地跪下,向崇祯皇帝奏道:“今日若不是陛下亲自领军来救,保定必然沦陷,百姓成为贼军鱼肉,不知会有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陛下对保定恩同再造,微臣身为保定地方官,替治下百姓叩谢皇恩!”
这一下,反而是崇祯皇帝犯难了。
保定守城战打下来,他手下也就只有四五百人而已,扩充到五千人马,对于他的领导能力,就是一个考验了。
过了城门之后,崇祯皇帝便发现,不少轻伤的将士还没来及处理,或站或坐在街边屋檐下,也向他敬礼。
贼将刘芳亮逃走了,另外从俘虏的贼人中获悉,保定南门守将王登洲降贼开了南门。于是,原本只是被拿下要问责丢失城门罪责的王登洲,重新被提审。
皇恩就是有,没必要谦虚,以皇帝的身份,也不用谦虚!
这么一来,保定守城所需的粮草、兵力算是都解决了。
当然,这些都是初步表功,毕竟皇帝来了。具体的功劳情况,还是要上奏章的。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从城里城外,四处都是朝廷官军押着俘虏往城外原本的大顺军营地集中看押。而城里的百姓,则在保定总督邵宗元的带领下,拥出了保定城,前来恭迎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又点名道:“马科何在?”
百姓们还是没走,都注视目送皇帝。
毕竟,大军围城,那可是要付出非常大代价的!
除非是和朝廷有深仇大恨的,要不然,能入京营,在御前效力,那就是最好的出路。该怎么选,都不需要别人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