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阴差阳错-《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3/3)页

    就以这支军队为本钱,重新打一遍大明江山!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不由得豪情万丈起来。他看着所有的将士都在看他,便拔剑出鞘,剑锋前指,当即大喝一声道:“出发!”

    ……………………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感觉,要做的事情真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也不多想了,当即拍马出发,先回京师再说!

    城外远处,大顺国磁侯刘芳亮一脸阴沉地看着保定城,一言不发。

    听到他的话,邵宗元也很是高兴,不但能守住保定,还能打败流贼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

    城头上的守军,或是开炮还击,或是用远程武器杀伤攻城的敌人。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忽然,在箭楼窗口望的将士惊呼了起来道:“大人,又有贼军到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还要感谢那几个晋商,替他囤积了那么多的物资。就是有点可惜,还逃走了三个晋商,两个明确逃往关外,特别是为首的范永斗,也被逃走了。

    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斩杀了可能成为内应的李建泰等人,万众一心之下,根据总兵吕应蛟的说法,那是轻松击退贼军,这让邵宗元很是放心。

    如果晋北这边能这么一直保持下去而不受贼乱,那就是最理想了。平定一个地方,便稳定一个地方,然后以此外扩一直到整个天下。

    当时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救下宁武关,如果救不下宁武关的话,不但损失了猛将周遇吉,而且将无险可守,最多是退守居庸关。但这么一来,宣府、大同两地的兵力物资就全丢给了李自成,要想守住居庸关的难度很大。

    有情报,知道建虏什么时候会进攻,那局势会变得大不一样,只是辽东那边的消息刺探太难了!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又在心中记下,等稳定了京畿之地后,是否安排下锦衣卫密探;或者,重建东江镇,牵制建虏也是很好的办法。不过,这也需要平定了山东才行。

    可如今,虽然是辛苦了一点,终归是救下了宁武关,夺回了雁门关,关上了李自成大军北进大同的大门。最为关键的是,手中掌握的军队,也扩编了很多。这些可都是边军精锐,就算成建制训练时间太短,彼此之间磨合有问题,但比起一般军队绝对要强多了。

    对他来说,满清绝对是最为重视的敌人,没有之一。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贺赞所部三千五百骑军是大军前锋,总兵连同手下将士全体一起上马,整齐如一,颇为壮观。

    刘芳亮知道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不甘心。他还想着自己抢先拿下京师,建立不世功业的!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情况,心中顿时有了决断,当即严肃地说道:“如此,朕决定以宁武、雁门一线守好,保证大同、宣府农事安全便可,主力回师京师,击败流贼进攻京师的偏师!”

    这可是一个武将最大的际遇了吧,如果能重新平定天下,当能和那些开国名将一样了!

    刘兰玉听了,这下安心了不少,连忙表示,一定会带好兰陵营。

    这不,他巡视城头,对吕应蛟、马科等将说道:“等到击退了流贼,本官上表为诸位请功!”

    这时候,历史已经改变,满清会在什么时候又破关来骚乱,还真难说的。就犹如一头猛虎,躲在丛林中伺机而动,冷不丁地就可能扑出来吃人。

    这算是一个好兆头了吧!

    而在这支军队的背后,还有大同、宣府两地的物资可用。特别是查抄之宣府的物资,足以保证这支军队半年无忧。

    要说起来,保定的这些将领中,确实是马科经历的战事最多。不但和流贼打,还和辽东建虏也交过手。

    周遇吉也是表情严肃地盯着崇祯皇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当他看到皇帝露出笑容时,便知道是好事,也就心中松口气了。

    这已经是大顺军攻城的第三天了,但是一个时辰之后,大顺军的军卒,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在“铛铛铛”的鸣金声,如同潮水般地退去。

    马科作为外将,差点被拿下的他,表现更是积极,以此证明他和李建泰绝对不是一路人的。此时听到总督的话,便拍胸脯说道:“总督大人放心,等我们耗掉城外贼军的兵力粮草,打击了他们的士气之后,可反攻贼军,定能大胜!”

    就算之后没有时间磨合训练,那就边战边磨合,只要不是一开局就是打硬仗,逆风战,就有可能在实战中磨合出一支真正的精锐来。

    说到这里,他看着几个将领,见他们表情都还可以,便又说道:“们只管守城,物资调配之类,自有本官在,无需担忧!”

    吕应蛟和马科等人听了,都抱拳回应,表示城头就交给他们好了。

    但是,让邵宗元没想到的是,他从城头上才回到衙门,就有校尉急报,说又出现了一支流贼援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