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着女人放在脚边,紧紧护着的布袋,苏韵嘴角抽了抽。 那是宋家村生产大队给知青们分发口粮用的,上面还用黑色字迹明晃晃写着宋家大队4个字。 苏韵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10斤红薯和20斤麦子,她下半年的口粮。 苏韵撇嘴,神情更不高兴:“这些破东西怎么拿得出手,回家见爸和大哥,不得买点好东西?” 这话什么意思,钱玉兰心里门清。 女儿好面子,从小争强好胜,干什么都要高人一头,从乡下回城,不带点好东西,被人看扁怎么办? “对对对,得买点好东西,那是你爸,你大哥,见他们不能寒碜!”钱玉兰很欣慰,女儿终于和她想到一块。 “那行,我出去买东西,很快回来。”苏韵说着就要起身,被人一把拽住。 钱玉兰问:“你去哪?” 苏韵无语:“出去买东西啊,不是说好买东西给我爸还有大哥带回去?” 钱玉兰改口:“那什么,火车快来了,咱赶紧坐火车回家,路上怪累的,等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到时候想买什么,买什么,咱城里什么东西都有。” 苏韵拧眉:“给爸和大哥带礼,肯定要带特色,回城再买,还有什么特色?妈,你别看宝山县是个小地方,这里的南瓜桃酥特别好吃,颖城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桃酥。” 钱玉兰心里有些意动,但回城这事,老杨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有半点差池。 万一,苏韵出去买东西,出什么差错?回城的事都办妥了,知青办也打过招呼,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钱玉兰很纠结,心里像有两对小人拔河,势均力敌,不分上下。 苏韵独自去,她不放心,跟着去吧,钱玉兰垂着眼皮左右看看,这些小麦红薯怎么办,这是她磨破嘴皮,才从抠门村大队要来的。 火车站人来人往,什么人都有,万一被顺走,她得心疼死。 “桃酥还有南瓜味的,我从来没有吃过,好想尝尝,妈,我陪姐姐去买吧?” 女生伸手搂住苏韵胳膊,望向钱玉兰,眼神里满是期盼。 钱玉兰骂苏韵时,女生没开口,钱玉兰打苏韵时,女生没反应,偏偏这时候,女生总算坐不住了。 女生挽着苏韵胳膊,言笑晏晏,有苏韵衬托,她绝对算不上大美女。 但她青春活力,眨眼时调皮可爱,自成一番美景。 苏韵垂眸,不认识的人看见这场面,指不定以为姐妹俩感情有多好,其实压根不是那回事。 苏韵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不到一年,她妈就带她嫁到杨家。 杨父也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杨晨,一个是女儿杨燕。 杨燕比苏韵小4岁,苏韵下乡时,杨燕读高一。 钱玉兰嫁给杨父后,两人没要孩子,毕竟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这年头,家里多张嘴能吃死人。 钱玉兰是纺织厂正式工,技术在身,工龄又久,每月拿40多块钱工资,但杨父只是钢铁厂临时工,每月最多拿20块,两人工资养家里五口人都紧巴巴,更别说再来一个。 两姐妹感情算不上多好,明面上说的过去,私下很少说话,除非杨燕有求于她。 钱玉兰一拍大腿:“这主意好,燕子,你和你姐姐一块去,看中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让你姐姐给买,对了,别忘记火车时间点,买完东西早点回来。” 杨燕乖巧点头,贴心嘱咐。 “妈,你放心,我最懂事。我和姐姐买完东西就回来,妈,你要是渴了,就去服务站那里打水,我看过了,那边都是热水,喝热水对胃好。” 苏韵心里冷笑,光说不练假把式,喝热水对胃好,怎么没见你把水打来,让人自己去接,光说好话谁不会。 钱玉兰最吃这套,脸上笑意止都止不住,继女乖巧懂事,她怎么能不开心呢? 想到杨父要她来宋家村接人,杨燕担心她迷路,主动提出陪她一起来。 回想那场景,钱玉兰忍不住感叹杨燕太贴心了,比自己亲生女儿还要贴心。 顺带埋怨瞅苏韵,还是自己亲闺女呢,怎么没有这觉悟?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也罢,本来也不指望亲闺女给她养老。 有大儿子,还有贴心的小女儿,以后养老啊,不愁呢。 亲闺女啊,就当白养了,等她回城,嫁给梁松涛,把大儿子工作解决,一切就太完美了。 钱玉兰脑中畅想美好未来,心里美滋滋,像吃了蜜。 这时,苏韵和杨燕已经走出火车站,朝副食品店方向走去。 路上,杨燕左看右看,似乎对哪里都好奇,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特别热情,在副食品店,她甚至抢着买单。 两姐妹相处,苏韵买单很正常,但杨燕付钱,可是以前从来没发生过的事。 “姐,这里没妈说的那么差,该有的东西都有,刚才那家副食品店里东西就挺多的。” 苏韵点头敷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