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学阀的傲慢-《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第(2/3)页

    “太子妃娘娘过誉了。”

    “李渊我跟你就不客气了,你我之间的关系总是常人所不能比的,建成呢,建成今日怎么不带过来?”

    李渊的孩子也出生了,取名李建成。

    “今日怕殿下您太乏累了,所以未将孩子带过来,等到空些了再带来好了。”

    杨广说:“我作为建成的姑父,将来孩子们的发展我都考虑过了,一定得上学,从小就开始经受最好的教育,让建成和杨昭一起去学堂上学。”

    李渊一愣:“殿下,您的孩子可是皇孙,怎么能在外学习呢?”

    “我会与父皇商量好,我不打算让他单独在宫内接受教育,而是让他去学堂,和大隋的学子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大隋读书人的内心所想,当然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得在学堂隔出一块地方来。”

    两日之后,杨广李渊在牛弘的带领下前往了西安交大。

    学子们纷纷出迎,一睹大隋诗才第一人杨广的风采。

    严肃的牛弘少见的带着笑容:“太子殿下,这些学子多是来看您的。”

    杨广看着各座楼阁之上那探出脑袋来的好奇学子们。

    士兵开道前往了小山之上,学宫主殿就建造在矮山上,诸位学子夹道欢迎。

    杨广站在学宫前俯瞰整座大学堂:“不错,不错,这学堂建造的甚是好看。”

    牛弘说:“这还得多亏了宇文恺大师,大师抽出空来给我们绘制了新的图纸,这才让大学堂改进成了这般模样。”

    “现在大学堂有学子多少人啊?”

    学堂的副校长李钢说:“学堂有正式学子一千二百十五人,教授三十二人,博士十二人,非正式的学子超过两千,因为王校长交代大学堂一定得是开放式的,让愿意读书有能力读书的人都可以来,所以课业能不不够的那部分就算不是正式学子,也有在学堂内读书的权利。”

    “附属医科大学堂,现在有学子二百人,孙先生亲自坐镇的情况下,各地来的学子络绎不绝。”

    杨广听到他的介绍,微微点点头,学堂现在的规模还是可以的,大隋读书的风气已经起来了。

    是时候进行第二步了,而且杨广看现在发展的势头,第二第三步可以一起走。

    “李校长,之前王隆夫子在规划的时候应该说过技术学校的事情吧,现在大学堂做的这么好,技术学校的事情也差不多可以提上日程了吧。”

    杨广之前就提给技术学校的事情,给一部分读书天赋一般的人进行技术培训,这样可以提升社会发展的速度,而且火器工坊,市政部门,各种工厂现在都急缺这种人才,很多工坊都是随便招个人进来培训一下就上岗了,导致工人的素质要求参差不齐。

    工业时代缺少工人就是没有腿走路。

    按照道理,现在的情况,应该将技术学校办起来了,杨广因为其他的事情繁忙一直没去管,这次来了一问一看,虽然大学堂和医学堂办的都不错,但是技术学堂却没办起来,一点迹象都没有。

    就全从技术难度上来说,不管是招生,学习,师资,技术学堂的创办难度都应该远远低于大学堂才对啊。

    面对杨广的问题,李钢有些尴尬的回答:“太子殿下,技术学堂的事情,暂时还确定好没人去做。”

    “确定人选,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瞧出杨广微微有些不满,李钢便开始推脱:“学堂的教授们都是博学多闻之人,之前加了薪俸想要让他们其中一部分去负责技术学堂的事情,但是最终还是没人肯去,实非我等不愿意做,确实找不到人。”

    听李钢这么说,杨广大致就了解了,似乎并不是做不起来,而是做不了。

    这群高傲的文人墨客,做不了!

    对于这群文化人来说,谁都不愿意放下身段来给那些天赋不够,能力不足的,将来可能也不会有什么远大前景的普通人教课。

    现在的学堂内虽然有了平民学子,但是这些学子也都是万里挑一的好苗子,都是顶顶聪明的人。

    就算出生寒门或者庶民,但是按照大隋现在的情况,将来这些人只要考中了科举就算当不了大官也能当小官,都是社会的高层人士。

    而技术学堂的定位,决定了里面出来的学子,最终会成为工人,商贩,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某座工坊的负责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文人清高,如此弟子自然是看不上了。

    文人追求的境界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是埋在我们文化根源中最顶级的傲慢,而就算至今似乎所有人依然都觉得它没错。
    第(2/3)页